四心合一,汇聚医路征程———记岐黄学者徐云生-凯发k8国际首页

 四心合一,汇聚医路征程———记岐黄学者徐云生-凯发k8国际首页

人物专访

四心合一,汇聚医路征程———记岐黄学者徐云生
作者: 日期:2024-06-17 来源: 阅读:

四心合一,汇聚医路征程———记岐黄学者徐云生


    徐云生,1965年生,山东济宁人,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岐黄学者,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指导老师、山东省首批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中医药分会副会长、山东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及省级科研课题近20项,作为首位研究者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作为第二研究者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9部。

    秋日的济南,天气不算好。但阴雨的天气,似乎并没有影响患者前来就诊的脚步。在医院正式上班前1个小时,走廊的候诊区就已经坐满了候诊的患者,他们的病历,也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了徐云生的诊桌上。耐心做事 从容严谨早晨730分,徐云生照例提前半小时来到了医院,这让他的学生们有些意外,毕竟前一天他还忙碌到很晚。候诊的患者看到他后,纷纷问好。徐云生也向他们轻轻点头示意,一边拂去身上的水珠,一边微笑着细细询问第一位患者的病情,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在徐云生的工作中,这种忙碌已经成为常态。而在学生们的眼中,徐云生面对繁杂工作时,从来都是从容而严谨。日常门诊中,无论有多少事务的干扰,徐云生从不会轻慢任何一位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得怎么样?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如何?有没有口干口渴、乏力的情况?舌头再让我看一下……”从中医望闻问切,到西医实验室检查和体格检查,徐云生都要毫无遗漏地询问一遍,才会为患者开处方。

    “辨证和疗效是中医的灵魂,只有辨证准确,才能准确用药,从而保证疗效。辨证不准确,人参可能成毒药,辨证准确,砒霜也是良药。”徐云生经常这样跟学生和患者们说。“现代人由于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体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疾病的辨证论治也不能刻板地按照原来的方法。举个例子来说,目前的糖尿病患者,肥胖、湿热者非常多。如果还是刻板地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坚持以滋阴清热为主进行论治,最终结果只会使病情越来越重。”

30多年的临床实践,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就了徐云生在内分泌系统疾病,尤其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辨治方面独特而严谨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特色。仁心待人 认真负责

    徐云生与中医的缘分,远远不止30年。

    “从小我就有中医中药情结。”徐云生在一次专访中提到,“家乡的人普遍相信中医。小时候体弱多病,父母也常常会带我去看中医。小学时得了黄疸性肝炎,妈妈带我找当地老中医开了9服中药就治好了。当时我哭闹着嫌味儿苦,喝完药妈妈就奖给我两粒红糖疙瘩。”

    病愈后轻松的身体、母亲奖励的红糖疙瘩和那位老中医,就此成为徐云生儿时难忘的记忆。也正是这些记忆,让他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考时,他成功考取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后来又读了硕士、博士、博士后,再到参加工作至今,一晃就是30年。

    如今,徐云生治愈的患者也已经遍布全国各地。曾经有一位60多岁的外地糖尿病患者,由于患病多年,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四肢疼痛麻木,轻轻碰一下就会产生难以忍受的剧痛,晚上也常常因为疼痛难忍而无法入睡。如果不合理治疗,就会发生感染、坏死,就是常说的糖尿病足、足部坏疽,这是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这位患者前来就诊时,相关的西药几乎用了个遍,病情却一直没有好转,如果再得不到好的治疗,疼痛事小,病变的下肢难保,才是最令人担忧的。徐云生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治则,以经验方剂糖络通为汤底,开出了7剂中药,病人吃完3剂后便感受到效果,7剂疼痛感即缓解,随后又吃了1个月中药,这位病人的症状几乎完全消失,相关检查指标也恢复了正常。

    在遣方用药进行治疗的同时,如果偶尔遇到脾气比较急躁,或者对治疗有些抗拒的患者,徐云生便会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并注重饮食疗法和运动干预———“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不良的生活方式使然,要‘管住嘴,迈开腿’,才能越来越好。”“你现在的目标,就是每天要坚持活动1万步,吃八成饱,下次来门诊时,我要检查!”

    “用中医和西医的方法,给予患者最优质的治疗、服务和关怀。”徐云生常常这样说。正是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造就了确切的疗效,也赢得了患者的信赖。细心育人 言传身教

    徐云生经常用孙思邈《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皆如至亲之想”,教育他的弟子们。“作为医生,首先要善良,有慈悲心和责任心,要精研学业,视患者如亲人,以最高的医术,最低的费用,给患者解决问题。这是一名医生最起码的素养,你们都要培养这样的素养。”

    由于患者较多,上午的门诊常常要到下午才能看完所有患者,徐云生一定坚持看完最后一个患者才结束门诊。作为院长,日理万机,平时少有时间指导学生,他经常不顾疲惫,利用下诊后的时间指导学生。有一次,看完最后一个患者已经下午1点半了,回到办公室,徐云生没有先吃饭,而是将事先准备好的午餐放在一旁,从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籍和文件中找出了几份材料。那是几天前报送给他的,里面是一张张晦涩的表格和英文文章。学生接过材料打开时,很是吃惊。原来这些工作进展、英文论文的清样,老师都没有搁置,而是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进行了翻阅和批注。上面多是用红笔进行的批注,从研究设计,到文法错误,甚至标点符号的运用,老师都做了订正。

    截至目前,徐云生已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百余名。每值教师节,徐云生都会收到很多学生的祝福。每每此时,他很是欣慰。已经毕业的学生,有的会在这一天专程带着鲜花来看望他。徐云生看到后说:“现在成束的鲜花不便宜,你们年轻,不要破费,跟我说说你们的近况就很好。你们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把业务搞好,看好病,做好科研,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

    “在老师身边受教多年,学问上受教育启发,实事上得锻炼。老师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辈,适时给予我们鼓励和指引。”这是学生们普遍的心声,也是徐云生细心育人,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在中医传承的路上默默耕耘的最好证明。潜心研究 造福患者

    虽然行政和临床工作繁忙,但徐云生科研的脚步从未停下。他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近20项,以首席研究者获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发表sci源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撰写学术著作9部,可谓硕果累累。

    尽管如此,他仍会抽出时间,主持研究团队每两周1次的例会,推进团队的整体研究工作。

    “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们的研究设计必须经得起推敲。组方证候上的疗效是明确的,那么下一步就要在指标上下功夫,在机制上出文章。”

    “这篇网络药理学的文章,方法还是比较新的。但是英文的文法要再斟酌一下,而且疾病的靶点和中药的靶点最好可以取交集而不是并集,不然审稿人在审稿的过程中就会提出疑问。发sci,只有网络药理学是不够的,可以考虑与动物实验或者细胞实验的数据相结合。”

    “糖尿病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不能仅仅面向医生,更要面向患者。咱们现在系统构建的字段有些复杂,患者在使用时一定会产生不良的体验,这样我们系统的效果就难以保障。作为一项省部级的应用研究课题,我们一定要注重成果应用效果。什么是效果?就是“率”。通过健康管理系统的应用,促进糖尿病知晓率、控制率、并发症发病率等指标数据的降低,是最实打实的效果。我们的模式是很细致的模式,一定能达到这种效果。”

    ……

    徐云生如是说。

    累累硕果的背后,不仅是独到精准的学术视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耕耘,更是一名医生和科研工作者的信念与追求。

    《黄帝内经》里有一句传承至今的名言:“上医治未病。”除了疾病干预的研究,徐云生更重视能够发挥中医药优势的疾病预防研究。泰山学者研究团队目前进行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就是针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干预和管理,阻止其转变为糖尿病的一体化模式和方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结合中医、西医诊断学和预防医学理论,对具有遗传倾向、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糖尿病高危人群或重点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全面动用中医理论技术、西医理论技术、运动科学方法、营养科学方案,甚至心理学干预技术等方式,对这一部分人群的生活方式进行早期调节和管理,最终达到全面降低和延缓糖尿病前期发展为糖尿病的目标。此外,对已经罹患糖尿病的患者,会采取更为细致的生活方式调节和管理方法,配合院外随访和教育,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以期达到糖尿病全过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病求愈,瘥后防复”的健康管理效果,在控制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造福患者。(作者:武少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