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而触类旁通 专攻而成果辉煌———记首届全国名中医张鸣鹤-凯发k8国际首页

 博学而触类旁通 专攻而成果辉煌———记首届全国名中医张鸣鹤-凯发k8国际首页

人物专访

博学而触类旁通 专攻而成果辉煌———记首届全国名中医张鸣鹤
作者: 日期:2024-06-18 来源:附属医院 阅读:

博学而触类旁通 专攻而成果辉煌———记首届全国名中医张鸣鹤 

    张鸣鹤,19289月生,浙江嘉善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首届全国名中医。

  张鸣鹤曾任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兼附属医院内科主任,中国中医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兼山东省中医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中华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业委员会顾问,国际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山东省中医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主编著作8部,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的课题获山东省科学大会成果奖、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并获得技术转让。他首创采用工具牵引结合麻醉下手法牵拉矫治关节疾病引起的四肢大关节屈曲固定畸形。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山东省职业道德标兵、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名老中医药专家等称号,并荣记三等功,多次被评选为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立张鹤鸣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从医60多年来,张鸣鹤始终致力于中医内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特别在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免疫性疾病方面独树一帜,通过大量实践经验采集和总结,逐步探索建立起辨证的个体化诊疗方法,在行业内和本专业领域已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医术医德享誉国内外,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曾对他做过专访,并在cctv《中华医药栏目》节目中多次播出。《齐鲁晚报》也采访张鸣鹤,并刊发专版《老中医张鸣鹤医德令人敬》报道。博闻强记 精研中医学中医是张鸣鹤从小的梦想。“我五岁时有一次发烧,好几天退不了烧,也吃不下东西,最后是一名中医把我治好了。”张鸣鹤回忆说,父亲后背曾长过好大一个疮,一直不停流脓水,也是中医给治好的。

  几次生病的经历,让张鸣鹤的父亲很有感触,他决心送孩子们去学医。后来,张鸣鹤考上了山东医学院,学的是西医。1955年,张鸣鹤从山东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在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科从事临床工作。而对中医情有独钟的张鸣鹤,于1958年到山东中医学院脱产学习中医,经过三年时间的系统学习,19616月,张鸣鹤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在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成为当时的第一个主治医师,实现了自己的中医梦。

  张鸣鹤自从接触中医后,深感中医经典医籍之博大精深,便刻苦研读,博闻强记,努力挖掘其中的精髓,以更好地指导临床。他对中医理论钻研得比较深,并注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他认为,中医的生命力在于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而获得确切临床疗效的前提是具有中医的临床思维和了解中医对疾病的认知方式。没有理论做指导,临床上就不会有建树,仅有理论没有临床,那理论也是虚的理论。因此,科里有重病号,他都是亲自到场诊断、治疗,拿方案。这使他接触和了解了内科各系统疾病,因此,遇到疑难病症也都能够灵活处置。他还搜集民间单方进行临床验证,其中一剂经过改良以后的方子,还进入中医内科学教材。

  张鸣鹤熟读《内经》,却不拘泥于经文,坚持继承创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为多世医家推崇,治疗痹证多用辛温香燥之品。张鸣鹤从临床实际出发,结合现代医学,提出热痹这一独到见解,善用清热解毒方药治疗痹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张鸣鹤还观察到,由于多数风湿病,特别在急性发作进展期,都离不开致炎因素的作用,炎症所造成的肢体关节红肿热痛与热痹主症相吻合,故认为炎症疼痛与中医学热痹关系密切。因此,张鸣鹤在国内首先提出了“热毒致痹”学说,创造性地提出了因炎致病、因炎致痛、炎热灼痛、炎生热毒是风湿病活动期的主要病机,风寒湿邪致痹,化热蕴毒,浸淫筋骨关节,临证特点为关节红肿热痛。这一观点进一步充实了中医痹病诊疗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由张鸣鹤主持的研究项目《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获1978年山东省科学大会成果奖。

  通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1991年,张鸣鹤进一步提出风湿病活动期要以“清热解毒”为治则大法的新观点,这一理论独树一帜,成为治疗各类风湿病的基础法则。根据治疗风湿病的多年经验并结合临床,张鸣鹤将其他治法与清热解毒法巧妙配伍,自拟了通痹汤等临床疗效显著的系列方剂,形成了清热解毒十八法。临床治疗风湿免疫病大都可以采用这十八种方法,但需要灵活配伍,方能显效。在此基础上,他又开展了许多课题研究,不断地充实并丰富了他的学术思想。1991年、1998年,他的课题“清热解毒法治疗类风关”及“风湿如意片治疗类风关的研究”分别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并获得技术转让。由他参与研制的复方牵正膏获得山东省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关节矫形方面他采用工具牵引结合麻醉下手法牵拉矫治关节疾病引起的四肢大关节屈曲固定畸形,已有54例矫治成功,属国内首创。由他主持研究的课题“金蚣浸膏片治疗系统性红斑性狼疮”通过专家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也已通过专家鉴定。传承创新 中西合璧在张鸣鹤看来,研究西医的目的是为了让中医站得住脚,为中医的发展找到科学依据,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把中西医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在诊治疑难病症方面求得更大突破,取得实际成果。在临床实践中,他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如使用甘草作为主药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白塞病,根本不用西药,更不需要用激素,因为甘草具有类糖皮质激素作用,却没有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结节性脂膜炎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脂肪组织的炎症和坏死。中医认为胖人多痰多湿,李鸣鹤将脂膜炎的辨证与痰、湿联系起来,辨为湿热蕴结,痰核流注,采用清化湿热、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法治疗,屡试屡验。

  但张鸣鹤不拘泥于中医,坚持走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之路。他主张中西医应各取所长,取长补短、优势互补。首先要明确诊断就必须中西医结合起来。20世纪70年代,免疫学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尤其对风湿类疾病的影响更为突出。张鸣鹤清楚地认识到中医应充分了解临床科技发展。他先到上海参加了免疫学的基础培训,又在山东医学科学院的基础免疫实验室学习了三个月。学习结束后,他敦促我校附属医院检验室开展并完善诸多基础免疫检验项目,同时建议把风湿病专科改为风湿免疫专科,把临床诊治的病种扩大至国内外公认的所有病种。

  张鸣鹤主张使用中药汤剂来治疗各类风湿疾病,但也不排除其他治疗方法。在他看来,关节牵拉矫形,对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以及鹤膝风所引起的髓、肘、膝等大关节屈曲固定畸形的患者有很好的适用性。张鸣鹤首创在腰麻或者臂丛麻醉下,手法牵拉矫治关节疾病引起的四肢大关节屈曲畸形,为患者免除残疾或者关节置换手术的风险。

  张鸣鹤认为,恰当地把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不仅可以弥补中医脉证合参对于疾病定位、定性诊断的不足,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其次,可以指导临床用药。症状相似的不同病种治疗迥异。他临证时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并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知识为患者明确诊断。临床上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血管炎、斯蒂尔病等,张鸣鹤常根据患者病情用大、中剂量激素控制急性期病情,同时服用中药,待急性期得以控制,中药发挥作用后,逐渐撤减激素,直至最小剂量维持,甚至停用激素。对于顽固性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他酌情使用小剂量激素,而以中药治疗为主。对于疼痛明显患者,张鸣鹤认为不可刻意依赖中医药止痛效果,完全可以适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止痛,以缓解病人痛苦。精诚大医 德高为范对于医院来说,张鸣鹤等名老中医是无声的金字招牌;而对于患者来说,他们需要医术精湛的名医,需要这样德高望重的大医。

  20世纪60年代,张鸣鹤受上海一家风湿病专科医院的启示,开始在我校附属医院谋划成立风湿病专科。1964年,由他牵头,与山东省中医研究所的邱桂兰医师合作开设风湿病专科病房,标志着山东省内最早的风湿科正式成立。他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治疗方法,尤其对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皮肌炎、大动脉炎、白塞病、血管炎、痛风、银屑病、哮喘、干燥综合征等风湿免疫性疾病更为擅长。历时五十多年发展,该科已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临床和教学基地,成为山东省痹病重点专科和重点学科。60多年来,张鸣鹤一直坚持奋战在临床一线,医术医德享誉国内外,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张鸣鹤曾响应医生下乡的号召,到惠民、无棣、宁阳等地诊治众多患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为当时农村经济非常落后,他尽可能开小处方,想方设法给患者省钱。“怎么便宜怎么来,尽量使用针灸和土单验方进行治疗,一个方子最多十来味药。”这使得他所开具的中药方也从此形成了简、验、廉的特点。张鸣鹤善用便宜管用小药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张鸣鹤作为医者,拥有一颗仁爱之心。碰到有困难的病人,他常常将配好的药给对方寄过去,有时候还会附带一些钱。1996年,德州的一名小患者张某刚满14岁,他和姐姐都患有关节炎,都来找张鸣鹤看病。那时,患者的母亲刚去世,父亲在煤矿打工,收入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张鸣鹤听说后,立即自己花钱配药给小患者寄去,而且逢年过节就给他家寄钱,一直持续了好多年。

  许多外地病人,尤其是新疆、宁夏、云南、贵州、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边远地区的病人难以亲自前来就诊,纷纷来信求医问药,他都一一回信答复。需要长期观察的病人他都建立了档案,按时给病人寄出药方。不少病人虽然没有面诊,但却治好了病。医人不倦 悉心传经由于在治疗风湿病方面造诣颇深,很多患者慕名而来。虽退休多年,90多岁高龄的张鸣鹤依然活跃在医院,坚持每周三个半天的时间坐诊,凭借精湛的医术,为患者祛除风湿病痛,甚至只要来信问诊他必回复,还免费为他们开药方。现在,治病、带徒、著述这三项工作是他晚年生活的主旋律。

  从1979年起他开始带教硕士研究生。他所带的学生诸多成为国内中医内科及风湿病领域的领军人物,多名弟子在他的学术思想影响下著述力作,撰写出版了《热痹症治新说》《经方治疗风湿病》等。耄耋之年的张鸣鹤依然收徒带学生,将自己的经验悉数传授。张鸣鹤在90岁高龄,又新收了六名弟子跟诊学习。“中医要薪火相传,老中医的经验都是宝贵的财富,要尽可能地教授给更多人。”

  90多岁时的每周二下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名医堂,张鸣鹤都会准时出现在门诊,为慕名而来的患者进行诊疗。对于每位患者他都要细细询问,把自己的休息时间“压榨”到最少。

  “人家大老远来找你,就是信任你,不能敷衍了事。”找张鸣鹤看病的多是老年人,或许是来自“老年人理解老年人”的默契,张鸣鹤劝慰患者的话,总能说到病人心坎里。每周张鸣鹤只坐诊三个半天,每次最多能看30多人,他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甚至节约上厕所的时间,就为多看一位患者。

  张鸣鹤还会仔细回复患者来信免费为其开药方。由于医术精湛,慕名来找张鸣鹤治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人家写信给你,就是信任和尊重你,不能辜负。”问诊的信件,张鸣鹤已经收到了百余封,每一封来信他都会细细阅读,并给对方送上免费的药方。

  至今,张鸣鹤已经坐诊六十余载。每天早上六点多,他会起床在房间里溜达上几圈,做操运动后,再从容地吃个早餐。因为对风湿病诊疗颇有造诣,他自己也特别注重对关节的保护,九十二岁高龄时,他依旧身姿挺拔,走起路来稳健有力,并打算“一直坐诊到工作不动了为止”。“脑子要动起来,不然就锈住了,我这是尽可能多地发挥余热。”他说,在他六十岁左右的时候,一度经常忘记熟人的名字,后来坚持工作,脑子反而越用越活,很少忘事了。

  六十余年的行医生涯,张鸣鹤接待了成千上万的疑难病患者,他用自己精湛的医术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甚或起死回生。在坐诊时间以外,张鸣鹤依然笔耕不辍,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整理自己以往的病例资料,还时常翻看多年前的医学杂志。“中医需要不断传承,但是光靠收徒带学生是不够的,我想再出一本书,把自己的经验传承下去。”张鸣鹤说。 

网站地图